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
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
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
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
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
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
这首诗名为《咏怀十首(其十)》,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昔日游历罗浮山的经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点——罗浮山,以及途经的奉宸桥,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接着,“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两句,通过季节和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中的“遗殿”与“黄龙”分别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不可触及的理想,通过“锁”与“不可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回望过去的美好时光,想象着仙侣们自在逍遥的生活,流露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两句,诗人通过对“遗荣”与“浮艳”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与虚华短暂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内在价值与持久意义的重要性。
最后,“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以反问的形式,将目光转向现实,对那些只注重外在荣耀、自我炫耀的人提出了质疑,体现了诗人对于真正价值的反思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义城元靖贤相国,喜慕英雄士,赐金缯。
闻斯事,频叹赏,封章归印。
请赎冯燕罪,日边紫泥封诏,阖境赦深刑。
万古三河风义在,青简上、众知名。
河东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难泯。至今乐府歌咏。
流入管弦声。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
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
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
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
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
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
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
朝誉未如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外台乐为上其事,吾君吾相相与记。
非渥其恩奚以厉,占鹊卜灯言喜至。
儿孙殊不解吾意,以荣为孝孝之细。
西昌有洲龙屈蟠,爪牙润泽鳞甲寒。
桃花水肥意腾跃,似欲上与青天干。
西昌有士龙变化,云可以乘泥可谢。
胪传未放雷呜春,弦诵犹挑灯破夜。
作成况遇今赵侯,萤窗开处吞龙洲。
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
县前洲觜年年长,图谶会当应如响。
雁塔固无过我前,云台更要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