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依山曲,青莲有废台。
游人不肯入,却似剡溪回。
双树依山曲,青莲有废台。
游人不肯入,却似剡溪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景象。"双树依山曲",展现了两棵树木沿着山势蜿蜒生长,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青莲有废台",则点出了山中有一座曾经辉煌但现在已废弃的台子,可能是寺庙或亭阁,莲花的名称可能暗示了佛教的元素。
"游人不肯入",透露出一种冷清,说明尽管有如此景色,但游客却不愿涉足,可能是因为台子的荒废或是环境的偏僻。最后一句"却似剡溪回",借剡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孤寂之感,仿佛这场景与剡溪(王羲之曾泛舟游玩的地方)的宁静之美遥相呼应,但又少了那份人迹和历史的热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观音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以及其衰败的现状,流露出淡淡的怀旧和孤寂之情。杨慎作为明代文人,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历史典故,此诗也不例外,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
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
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幔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
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
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
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