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浮云云外城,江边羌角水中声。
九分雪发功名晚,一寸冰衔去就轻。
山与绣屏天刻画,兽编土宇地攲倾。
早扶藜杖关头去,要向中州看太平。
山外浮云云外城,江边羌角水中声。
九分雪发功名晚,一寸冰衔去就轻。
山与绣屏天刻画,兽编土宇地攲倾。
早扶藜杖关头去,要向中州看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太平景象的向往。
"山外浮云云外城":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山峦与天际相接,仿佛有城郭隐现于云雾之中,这一幕如同仙境一般。
"江边羌角水中声":羌角,即古代一种乐器,形似羊角。诗人听见了江畔传来的羌角声音,似乎是自然界在奏响和谐的乐章。
"九分雪发功名晚,一寸冰衔去就轻":这两句写的是冬日景象。九分雪指的是大雪纷飞,而“功名晚”可能暗示诗人对功业成就的期待。接着是一寸冰衔(衔,即咬持),形容寒冷,但“去就轻”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豁然。
"山与绣屏天刻画,兽编土宇地攲倾":诗人将自然景观比喻为精美绝伦的织锦和雕刻艺术,其中“兽编土宇”可能指的是山石间生长着各种植物,形状各异,如同动物栩栩如生。
"早扶藜杖关头去,要向中州看太平":诗人提起了手中的拐杖(藜杖),准备启程前往关外,心中怀揣着对“太平”景象的憧憬。“中州”往往指的是国土的中心,即京城所在之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太平盛世的向往。在宋代这样的背景下,这种情感尤为真切。
与君中山时,心乐得乐土。
未始厌耳闻,宁或刺眼睹。
风雨喜分散,乐事亡难补。
看君青云编,翅堕不得举。
荣滞正相半,田园馀几许。
前年白马乱,不保使君诅。
去从竟陵谪,竟陵人何慕。
妻儿思北归,耕桑失寒暑。
邂逅怪我存,魂招来奚数。
强欲布露之,愧君健能赋。
风流自古称张绪,诗句孰如孟景阳。
今日读书轻富贵,当家好处得兼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