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计吟诗逐故贫,欺人鬼子转情亲。
案头日饮三升墨,铛底时空五合陈。
烧麦旋教供野饭,贯杨准拟买溪鳞。
苏君端为无田出,近日田多更累人。
作计吟诗逐故贫,欺人鬼子转情亲。
案头日饮三升墨,铛底时空五合陈。
烧麦旋教供野饭,贯杨准拟买溪鳞。
苏君端为无田出,近日田多更累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一夔在初夏时节的闲适生活与内心的矛盾情感。通过“作计吟诗逐故贫”,诗人表达了自己以诗歌追求精神富足而非物质财富的生活态度。接着,“欺人鬼子转情亲”一句,可能暗含了对世俗虚伪的讽刺,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案头日饮三升墨,铛底时空五合陈”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日常,每日沉浸在墨香中,与简陋的饮食形成对比,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烧麦旋教供野饭,贯杨准拟买溪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朴素与自然,他亲自准备食物,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买溪鳞”(购买溪鱼)。
最后,“苏君端为无田出,近日田多更累人”这一句,借用了苏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苏轼曾因无田而感叹,而方一夔在宋末元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更多田地反而加重负担的现实,流露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艺术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霜晴雁荡白,五日计乡程。
野烧明山店,轻舆憩岭平。
乞铭甘久客,爱母起归情。
孝极天为感,师文早晚成。
澹澹池中华,离离池上树。
缅怀龙山翁,婆娑此成趣。
相招桃源舟,蹇予莫能赴。
翁今为飞仙,乘云还帝所。
归燕随秋风,翠楼渺烟雾。
会面良独难,知心那复遇。
空馀千岁怀,冷落香珀句。
平原若为绣,钟子安可铸。
萧萧众芳尽,冉冉流年度。
浮生欲如何,三叹出门去。
黄沙满江日色薄,北风吹天云欲落。
鱼龙贾勇气凌人,八月海风无此恶。
书生性命可轻试,拿舟早傍沙湾泊。
嵯峨万里下水船,搥鼓张帆无奈乐。
篙师瘦坐攒两眉,羡彼何速嗟我迟。
玄冥行权故应尔,速何足喜迟何悲。
一年三百六十日,须有一日顺风时。
乘流遇坎姑听之,涛山雪屋方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