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舞罢鸟空啼,悔学清歌出语溪。
愁见含颦掩明镜,百花洲上草萋萋。
高台舞罢鸟空啼,悔学清歌出语溪。
愁见含颦掩明镜,百花洲上草萋萋。
这首《吴宫怨》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吴宫中的哀怨与孤独。
首句“高台舞罢鸟空啼”,以高台上的舞蹈结束,鸟儿在空中孤独地啼叫,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失落。接着,“悔学清歌出语溪”一句,表达了女子对过去行为的后悔,她曾学习清雅的歌声,在溪边吟唱,但现在却只能独自面对悔恨,反映出她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愁见含颦掩明镜”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绪,她愁眉不展,对着镜子掩饰自己的悲伤,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内心挣扎和对外在形象的维护。最后,“百花洲上草萋萋”以自然景象的衰败象征着女子情感世界的荒芜,百花洲上的青草茂盛却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微弱期待。彭孙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得这首《吴宫怨》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故人访我来长洲,半道却入西林游。
西林萧萧倚绝壁,仰见白日西南流。
林僧昼眠开北牖,惊呼谓是吾师友。
遣人四出招良朋,露坐中庭接杯酒。
东方月出星满天,抗袖起舞心茫然。
白璧无由报知己,丹砂不复延流年。
延流年,真浪语。何如饮美酒,沉酣不知暑。
昙花菲香充佛庐,爝火流光骇仙鼠。
既歌且谣,其乐陶陶。不有君子,那能逍遥。
诗成写图徐隐几,顷刻云烟生满纸。
天机到处人莫知,明日喧传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