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贤应取咎,履满竟成灾。
书上批鳞切,辞陈舐犊哀。
瘴烟蒙万里,风采动三台。
独惜平津馆,他时但草莱。
妨贤应取咎,履满竟成灾。
书上批鳞切,辞陈舐犊哀。
瘴烟蒙万里,风采动三台。
独惜平津馆,他时但草莱。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汸的《感事三首同子约作(其三)》表达了对贤能被妨害以及社会不公的忧虑。首句“妨贤应取咎”直指妨害贤才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暗示了对那些阻碍人才发展的不良风气的批判。次句“履满竟成灾”进一步强调了过度的权力集中和排挤贤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书上批鳞切”描绘了直言进谏的场景,比喻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劝诫,其中“批鳞”出自《左传》,形容臣子敢于触犯龙鳞,即向君主进言。而“辞陈舐犊哀”则以父母舔犊般的深情,比喻对人才的爱护和惋惜之情。
“瘴烟蒙万里”可能寓言社会风气的浑浊,如同瘴气弥漫,影响深远。“风采动三台”则借风采出众的人物影响朝廷高层,暗指贤能人士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独惜平津馆,他时但草莱”,表达了对平津馆(古代官署名,此处可能象征朝廷)中贤才被埋没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可能继续沉沦到民间草野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日月转四时,团团辗清昊。
人生一世间,轻尘栖弱草。
寒暑不相贷,容鬓岂常好。
嗟予涉世纷,闻道苦不早。
尘劳纵掀簸,冉冉风中葆。
行年将四十,素标已插脑。
星星才数茎,烂熳色胜缟。
耘镊虽暂无,安能遏衰槁。
黄精似可饵,已白恐难扫。
幸有琴心文,真诀堪却老。
华池溉隐芝,青青可常保。
斯理不吾欺,从今勤探讨。
要当验他时,难为常人道。
驾言适东野,聊以慰离索。
摄齐甫升堂,开尊随命酌。
芳鲜罗果羞,珍重如宿约。
主客成五人,爽气涵秋岳。
风生雄辩豪,舂容笑语狎。
曲径行委蛇,幽亭恣盘礴。
团团骈翠树,一一耀丹萼。
葳蕤花四出,氤氲香遍达。
方恨负清赏,不料此行乐。
有女娇娅姹,有子见头角。
举盏竞属赏,此情尤不薄。
英英晚节丛,芳意满篱落。
载酒傥重来,应无爽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