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
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
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
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
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
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
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
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反讽,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与杀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长命洲”是指一个以放生为名的地方,但实则充满了对动物的残害和食用,这种矛盾现象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尊严的关注。
首句“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通过提及历史人物梁武帝(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的放生之举,点出了“长命洲”这个名字背后的理念,强调了对生命尊重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动物众多、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些生灵本应在这片被赋予保护生命使命的地方安居乐业。
然而紧接着的“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便是在所谓的放生之地,这些动物也可能遭受捕杀和食用,诗中的“狸奴”和“鹤户”象征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不尊重与剥削。
最后,“不杀自然能不放,卻將實祸博虛聲。”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虚假善举的批判。即使人们没有直接去杀,但由于缺乏真正保护生命的行动,这些所谓的“放生”行为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伤害和实质性的灾难,而这些都只是为了博取一些表面的美名。
整首诗通过对比真伪善恶,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自然与伦理关系上的矛盾,以及对于生命尊严的反思。
泼火初收,秋千外、轻烟漠漠。
春渐远、绿杨芳草,燕飞池阁。
已著单衣寒食后,夜来还是东风恶。
对空山、寂寂杜鹃啼,梨花落。伤别恨,闲情作。
十载事,惊如昨。向花前月下,共谁行乐。
飞盖低迷南苑路,湔裙怅望东城约。
但老来、憔悴惜春心,年年觉。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
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四海谁知音。
池开新白遍天涯,未许东风擅一家。
苍桂丛中苍桂树,碧莲峰里碧莲花。
波光分破湖千顷,云影斜飞水一洼。
待著栏干横浅绿,浮萍开处见鱼虾。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
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
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
天地几今夕,举白与君浮。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
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
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
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