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厕视将军,不冠见丞相。
长儒前奏事,上独避武帐。
天子犹然赐颜色,将军顾不重揖客。
将军贵幸莫与比,拜者何足齿。将军所重乃在此。
拜者日益疏,揖者日益亲。
我知将军非凡人,诸公一任膝屡屈,将军视之如无物。
吁嗟乎!
岂惟将军重揖客,独不见,张公亦结王生袜。
踞厕视将军,不冠见丞相。
长儒前奏事,上独避武帐。
天子犹然赐颜色,将军顾不重揖客。
将军贵幸莫与比,拜者何足齿。将军所重乃在此。
拜者日益疏,揖者日益亲。
我知将军非凡人,诸公一任膝屡屈,将军视之如无物。
吁嗟乎!
岂惟将军重揖客,独不见,张公亦结王生袜。
这首清代张晋的诗《读<史记>四十首(其三十八)重揖客》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幕历史场景。诗人通过"踞厕视将军"和"不冠见丞相"的细节,暗示了将军的地位显赫,连丞相也需以简慢的姿态相见。接着,诗人描述了"长儒前奏事,上独避武帐"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将军在皇帝面前的特殊待遇。
"天子犹然赐颜色",表明即使天子也对将军宽容有加,但将军却对下臣的礼节显得轻视,"拜者何足齿",暗示他更看重的是其他形式的亲近。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将军重视揖礼而非跪拜,这使得那些常行跪拜礼的人在他眼中变得微不足道。
最后,诗人感慨"将军非凡人",他的眼界和行事方式与众不同。将军对他人态度的冷漠,连同"诸公一任膝屡屈,将军视之如无物",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其傲慢的一面。而"岂惟将军重揖客,独不见,张公亦结王生袜"则借张公的故事,暗讽将军只关注自己的地位,忽略了礼节的平衡,甚至不如张公对王生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讽刺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将军的个性特点和处世哲学,展现了清朝文人对权贵人物的观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