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仰堪舆如许大,问君何处着工夫。
看他泼泼元何□,自我惺惺是入涂。
暗室有天皆监视,灵台无主便荒芜。
不知践履成功后,收敛还容一物无。
府仰堪舆如许大,问君何处着工夫。
看他泼泼元何□,自我惺惺是入涂。
暗室有天皆监视,灵台无主便荒芜。
不知践履成功后,收敛还容一物无。
这首诗以“思敬轩”为题,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生、道德与自我修养的深刻洞察。
首联“府仰堪舆如许大,问君何处着工夫”,开篇即以广阔的天地景象设喻,引出对人生修为的探讨。府仰之间,天地广阔,但如何在这浩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颔联“看他泼泼元何□,自我惺惺是入涂”,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泼泼”和“惺惺”的对比,前者形容事物的自然、自由状态,后者则指个人的觉醒与自觉。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觉醒,才能真正融入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颈联“暗室有天皆监视,灵台无主便荒芜”,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暗室象征着内心的隐秘角落,而“天”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道德律令或宇宙法则,意味着即使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内心也应遵循一定的准则。同时,如果心灵没有主人的引导,就会变得荒芜,失去方向和意义。
尾联“不知践履成功后,收敛还容一物无”,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成功后的反思。在经历了实践与努力之后,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回归简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空灵,不被外物所累,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
西自荆巫彻海涯,南从吴越接京华。
半天下管权何重,两地间游路不赊。
山泽利均资我国,江湖境尽属君家。
帝心已简身宁愧,使额虽雄性不奢。
数道转输归检察,满朝才子动吟誇。
搜寻奸诈穷毫发,举荐廉能在齿牙。
彩旆双飘为从物,画船一簇是行衙。
已闻村落添农器,渐见汀洲减钓车。
不使菰蒲侵黍稷,将令橘柚变桑麻。
台州顶自寻仙药,建水湄亲采御茶。
器量宽如波浩渺,风谣多似橹呕鸦。
闲寻僧话穿云叶,静听渔歌隔浪花。
野客唱酬容散拙,郡侯迎送厌喧哗。
携筇未遂攀陪去,溪士时时动叹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