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笑诗成马槊横,偏师何敢犯长城。
纵观儒帅临戎幕,想像天山破敌营。
麾帜精明严武备,山川弹压飏威声。
老来壮志浑消尽,射虎南山愧北平。
谭笑诗成马槊横,偏师何敢犯长城。
纵观儒帅临戎幕,想像天山破敌营。
麾帜精明严武备,山川弹压飏威声。
老来壮志浑消尽,射虎南山愧北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将军的壮丽场景和内心世界。诗人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边塞战备图。
"谭笑诗成马槊横,偏师何敢犯长城。" 这两句写出了将军在军中轻松自如地吟诵诗歌,同时手持武器严阵以待,表明他对敌人的警觉和防备。这里的“长城”不仅是实指,也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和安全。
"纵观儒帅临戎幕,想像天山破敌营。" 这两句则展现了将军在战事上的经验和智慧。他仿佛能洞察一切,就如同古代圣贤一样,在军中处理事情。而“想像天山破敌营”则是对他过往战绩的回忆,显示出他的英勇和指挥才能。
"麾帜精明严武备,山川弹压飏威声。" 这两句描绘了将军严肃而周密的准备状态以及其所展现出的军威。这里的“麾帜”是军旗,是军队的象征;“山川”则形容声音之大,震撼人心。
最后两句"老来壮志浑消尽,射虎南山愧北平。" 流露出将军晚年壮志已减,但仍有遗憾。他曾在“南山”上射杀猛虎,然而对于未能完全平定北方边疆之事,依旧感到不满和懊恤。
整首诗通过对比,将军的过往英勇与晚年壮志消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将军对国家忠诚和对战事的无限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英雄暮年的感慨和无奈。
林虑著太行,峰峦一都会。
晴岚照郛郭,朝日炫金翠。
盘盘黄华山,高秀众峰内。
万仞青芙蓉,屹立见根蒂。
有泉不知源,滂沛落云际。
初疑玉虹垂,兼讶银河溃。
翻翻雪练飞,汹汹风雷沸。
前年会一游,披览恨未细。
今兹重经过,适与佳客萃。
坐分石上苔,行并林间辔。
缅怀雪溪老,远出辽海外。
飞声入中华,遂占此山丽。
吾家墨灶峰,卑小众所易。
婆娑百本松,龙蛇护清閟。
烟雨一窗书,作我幽栖地。
会看此名山,永无黄华配。
江山无大小,玩赏因人贵。
嗟我复何人,题诗聊自戏。
退之出牧向湖州,霁色衡山碧欲流。
鲁直宜州迁谪去,岳云九夏满空浮。
美哉湘水独清深,洗濯迁人执热襟。
峰裹云根不同量,解言随器与渠斟。
鲁直题来务观题,便云字与汉嘉齐。
不知僰道经行路,不涉祝融峰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