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为民舍半为兵,箕帚刀锥日有争。
犹识汉廷强项在,八旗低首避骢行。
半为民舍半为兵,箕帚刀锥日有争。
犹识汉廷强项在,八旗低首避骢行。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军民矛盾的尖锐与复杂,以及在权力对比中的微妙变化。首句“半为民舍半为兵”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民与兵界限模糊,随时可能爆发冲突。接着,“箕帚刀锥日有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冲突的日常化和激烈程度,无论是日常生活工具还是武器,都成为了争斗的媒介。
后两句“犹识汉廷强项在,八旗低首避骢行”则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等级与对抗。这里“汉廷强项”象征着传统力量或某种权威,而“八旗”则是满清统治下的军事制度。通过“低首避骢行”的描述,展现了在特定情境下,满清势力对传统权威的暂时妥协或让步,暗示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权力转移的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时期军民矛盾与权力更迭的现实,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捕捉。
朝如传舍君奕棋,南北纷纷曾几时。
萧衍老公手篡逆,佛果有灵不佑之。
同泰为奴得复失,天心不使存佳儿。
佳儿仁孝勤学问,馆开博望延宾师。
萧郎若早传贤子,江东磐石安无危。
伤哉蜡鹅等巫蛊,燕雀衔土千载悲。
台城血水呼荷荷,湘东一目何能为。
梁家寸土竟安在,书台选楼到处遗。
池扬二州既志胜,江阴亦复传下帷。
帷空犹照青宫月,书带纷披绿满墀。
楼角山茶覆如伞,劫灰烧尽生孙枝。
梁溪海虞都人士,灵光殿下高吟诗。
诗中盛称手植桧,徘徊惋愤深长思,沧桑屡易文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