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迟日杖藜轻,挂酒且闲行。
山家桑拓,溪桥杨柳,随处听啼莺。
归来笑撚花枝嗅,茶榻午烟清。
禅房似水,香炉鹊尾,刚对净名经。
暖风迟日杖藜轻,挂酒且闲行。
山家桑拓,溪桥杨柳,随处听啼莺。
归来笑撚花枝嗅,茶榻午烟清。
禅房似水,香炉鹊尾,刚对净名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暖阳和煦、微风轻拂的景象,以及漫步于山间小径、溪边桥头的悠闲情态。"杖藜轻"三字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踪,而"挂酒且闲行"则透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山家桑拓,溪桥杨柳”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风光,桑树与杨柳交织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随处听啼莺”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后半部分,诗人以“归来笑撚花枝嗅,茶榻午烟清”描绘了归家后的温馨场景。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还沉浸在与家人共享的简单快乐之中,通过“笑撚花枝嗅”的动作,展现出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感。“茶榻午烟清”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生活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品味。
最后,“禅房似水,香炉鹊尾,刚对净名经”几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内心深处,通过禅房、香炉、净名经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这里的“禅房似水”,既指环境的宁静如水,也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香炉鹊尾”则可能是对某种仪式或情境的描述,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刚对净名经”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佛教经典的学习与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略眼毛山夹,枯涸不可留。
风帆劈箭去,辽少吹一沤。
长年面死灰,死争如赴仇。
一饭六十里,幸泊散花洲。
呼妇具盥栉,命酒浣惊忧。
我无资身策,老计餬口谋。
勿云朝不坐,叱驭复何求。
奔车非伯夷,覆舟无孔丘。
薄德既谢此,身世付浮休。
亦念三径具,归从沮溺游。
笑说今日快,击辕为渠讴。
别留初熟酒,饮处酹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