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星变》
《星变》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五夜天无云,列宿繁以张。

仰见东北隅,怪事发异常。

一星光煜煜,芒吐数尺长。

上扫天心中,斗柄争低昂。

河汉影清浅,月色黯无光。

众星渐稀疏,独与太白当。

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

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

仰惟吾圣君,秉心契陶唐。

夙夜勤万几,四海冀时康。

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

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

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

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

矫首睇玄穹,俛默心徬徨。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星变》,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次奇异天象的观察和思考。

首句“五夜天无云”,点明了时间背景,夜晚的天空没有云彩遮挡,使得星辰更加明亮。接着,“列宿繁以张”描述了满天繁星,景象壮观。诗人注意到“一星光煜煜”,一颗星星异常明亮,光芒甚至延伸出数尺长,这颗星似乎在天空中扫过,与周围的星座斗柄形成对比。银河的影子显得既清且浅,而月亮的光辉却黯淡无光。随着其他星星逐渐稀疏,这颗星独自与太白星相对。

诗人联想到古人认为天象预示人事的道理:“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他开始反思这次星变可能的意义,查阅历史文献,寻找先贤的解释:“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他尊敬地提到“吾圣君”,认为这位君主秉持着与古代圣王相似的仁德之心,日夜勤于治理国家,希望天下太平。

然而,面对这次罕见的星变,诗人感到困惑:“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他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只能从历史中寻找启示。诗人自比为民间的忧国忧民者,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他感叹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引发了内心的忧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道难以揣摩的感慨:“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直接向古代的智者寻求解答,只能默默思考,试图理解宇宙的奥秘。仰望星空,诗人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次韵答刘泾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闇广庭,飞虻绕耳细而清。

败席展转卧见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

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无复烦鞭刑。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0)

内当

芝泥初熟诏书成,红药翻阶昼景清。

屋瓦生烟宫漏永,时闻幽鸟自呼名。

(0)

垂丝海棠二首·其一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

破晓骤晴天有意,生红新晒一絇丝。

(0)

和朱给事上元早雪

玉花清晓作馀寒,云暗重城晻霭间。

初逐细风飞寂寂,旋随小雨润斑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閒。

向晚霁开斜照在,门前柳色未藏山。

(0)

三姑石

风舞芳林鬓脚垂,朝云行雨湿仙衣。

不知当日缘何事,化石山头更不归。

(0)

浪淘沙令.秋江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

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

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

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