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天无云,列宿繁以张。
仰见东北隅,怪事发异常。
一星光煜煜,芒吐数尺长。
上扫天心中,斗柄争低昂。
河汉影清浅,月色黯无光。
众星渐稀疏,独与太白当。
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
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
仰惟吾圣君,秉心契陶唐。
夙夜勤万几,四海冀时康。
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
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
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
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
矫首睇玄穹,俛默心徬徨。
五夜天无云,列宿繁以张。
仰见东北隅,怪事发异常。
一星光煜煜,芒吐数尺长。
上扫天心中,斗柄争低昂。
河汉影清浅,月色黯无光。
众星渐稀疏,独与太白当。
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
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
仰惟吾圣君,秉心契陶唐。
夙夜勤万几,四海冀时康。
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
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
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
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
矫首睇玄穹,俛默心徬徨。
这首诗名为《星变》,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次奇异天象的观察和思考。
首句“五夜天无云”,点明了时间背景,夜晚的天空没有云彩遮挡,使得星辰更加明亮。接着,“列宿繁以张”描述了满天繁星,景象壮观。诗人注意到“一星光煜煜”,一颗星星异常明亮,光芒甚至延伸出数尺长,这颗星似乎在天空中扫过,与周围的星座斗柄形成对比。银河的影子显得既清且浅,而月亮的光辉却黯淡无光。随着其他星星逐渐稀疏,这颗星独自与太白星相对。
诗人联想到古人认为天象预示人事的道理:“吾闻天垂象,感召非杳茫。”他开始反思这次星变可能的意义,查阅历史文献,寻找先贤的解释:“历考往牒中,为训亦昭彰。”他尊敬地提到“吾圣君”,认为这位君主秉持着与古代圣王相似的仁德之心,日夜勤于治理国家,希望天下太平。
然而,面对这次罕见的星变,诗人感到困惑:“灾变亦何为,此理谁能详。”他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只能从历史中寻找启示。诗人自比为民间的忧国忧民者,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三岁三见之,简册所未尝。”他感叹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引发了内心的忧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道难以揣摩的感慨:“草茅杞人忧,时时热衷肠。巫咸不可问,天道信讵量。”他意识到自己无法直接向古代的智者寻求解答,只能默默思考,试图理解宇宙的奥秘。仰望星空,诗人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闇广庭,飞虻绕耳细而清。
败席展转卧见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
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无复烦鞭刑。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玉花清晓作馀寒,云暗重城晻霭间。
初逐细风飞寂寂,旋随小雨润斑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閒。
向晚霁开斜照在,门前柳色未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