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千顷麦,几丛桑柘几人家。
乌鸦自在栖牛背,白屋微收任鼠牙。
千里黄云千顷麦,几丛桑柘几人家。
乌鸦自在栖牛背,白屋微收任鼠牙。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首句“千里黄云千顷麦”,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辽阔的麦田,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给人以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敬畏之情。接着,“几丛桑柘几人家”则将视线拉近,描绘了零星分布的桑树和柘树,以及散布在田野间的几户人家,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田园生活氛围。
“乌鸦自在栖牛背”,通过乌鸦这一常见而略显不祥的鸟类,巧妙地与悠闲自得的牛背形成对比,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最后,“白屋微收任鼠牙”一句,以“白屋”象征简朴的农舍,而“任鼠牙”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互动,老鼠在屋檐下自由活动,既体现了生活的随意性,也暗含着对自然秩序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乡村生活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海上曾相识。把心肝、千里怀人,情难抛得。
满地江湖荆棘遍,独自朝南暮北。
原不为、饥寒交逼。
事业未成天尚醉,叹古来、壮士无颜色。
神明胄,萧条急。几时扫荡匈奴域。
试看那、只身跳掷,提刀杀贼。
东亚风云千变幻,行矣前途昏黑。
记取完、沙场奇节。
乱世青年真福分,好头颅、收葬要离侧。
虽死别,长相忆。
同行池上,爱电光照遍,晚来清绝。
明月中天三五夜,几见金瓯圆缺。
阆苑栽花,钧天张乐,历乱奇思发。
这番游览,愁肠那不千结。
喜见八凤争飞,六龙竞舞,疑叩华严窟。
回首流民图一幅,狼藉荒郊枯骨。
淮北饥寒,江南佳丽,两样同凄切。
灯前归话,细君相对呜咽。
雪月吟怀,江湖酒胆,谁能青眼高歌。
万里边沙,望中消息如何。
秋风逼紧梧桐脆,满银床,坠叶婆娑。
谩重询,荆棘宫街,泪滴铜驼。
开元旧事无人见,见汪汪海水,一碧平波。
豪士扶风,慇勤试挽天河。
梦长莫待鸡催晓,怕明朝,双鬓全皤。
要商量,心上眉头,甚处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