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
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
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
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
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
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
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
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
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
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开篇“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以及未到老年就辞去繁华世界的决心。接着“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强调了在世俗纷争中勤劳的人生,与归隐田园自在的生活相比,更显得轻松愉悦。
诗中的“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则表现了诗人对贫穷但宁静生活的赞美。这里的“风烟”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景致,或隐喻着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紧接着,“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则描绘了诗人在家中与亲友交流思想,以及对历史典籍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形。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显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与和谐的关系,他们能够心灵相通,无需多说即能明白对方的心意。最后,“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则是诗人在家享受简朴的生活乐趣,偶尔饮酒,与古代圣贤相比,他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然、自在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让诗人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心灵上的富足与满足。
白袷檀冠碧玉环,倒骑驴子看庐山。
腰间小榼藏何物,几转芙蓉一颗丹。
霜林万籁,秋满人间世。
客子旧山心,误西风、悲号涧水。
茅檐夜久,仍送雨疏疏,焚香坐,对床眠,多少闲滋味。
钓船篷底,闲杀烟蓑辈。
老眼倦纷华,宦情与、秋光似纸。
幽栖归去,梧影小楼寒,看山眼,打窗声,莫放颓然醉。
星河淡城阙,疏柳转清流。
黄云南卷千骑,晓猎冷貂裘。
我欲幽寻节物,只有西风黄菊,香似故园秋。
俯仰十年事,华屋几山邱。倦游客,一樽酒,便忘忧。
拟穷醉眼何处,还有一层楼。
不用悲凉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
老境玩清世,甘作醉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