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兴·其一》
《古兴·其一》全文
宋 / 敖陶孙   形式: 古风

我有古时镜,云炼三精魄。

双龙护其纽,玄雾纷四塞。

持照盘古帝,面目湛可识。

包藏久不事,天地稍苍黑。

昨中试拂拭,依旧存八极。

惟有世人心,寸膜不可得。

(0)
翻译
我有一面古老的镜子,经过云火炼制,凝聚了三种精华的灵魂。
镜身两侧有两条龙守护着它的中心纽扣,周围弥漫着神秘的玄色雾气。
我用它照亮盘古大帝的形象,他的面容清晰可见。
这面镜子长久被封存,使得天地间略显暗淡。
昨天我试着擦拭它,发现它依然能照见天地的八荒极远之处。
然而,人心的深邃如同世事般复杂,镜子无法捕捉到人们的内心世界。
注释
古时镜:古老的镜子。
云炼:云火炼制。
三精魄:三种精华的灵魂。
双龙:两条龙。
纽:中心纽扣。
玄雾:神秘的黑色雾气。
盘古帝:神话中的开天辟地之神。
湛可识:清晰可见。
包藏:被封存。
苍黑:暗淡。
试拂拭:擦拭。
八极:天地的尽头。
世人心:人心的深邃。
寸膜:比喻人心难以捉摸。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兴(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敖陶孙。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面古镜,它经过云火炼制,凝聚了三精之魄,纽饰上有双龙守护,周围弥漫着神秘的玄雾。这面镜子曾被用来照亮盘古大帝的容颜,即使岁月流转,天地渐暗,镜子依然保存完好,映照出宇宙的八荒极远。

然而,诗人感叹人心的变化,世间人事如过眼云烟,人们的真心难以如镜般清澈可见。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镜之物,表达了对人心难测、世事沧桑的感慨。敖陶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与人性的思考。

作者介绍

敖陶孙
朝代:宋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猜你喜欢

武学蔡博士挽诗·其二

天子昔好武,儒臣皆讳文。

谁能有胜具,不肯建奇勋。

半世观行己,千年劝事君。

底须登大耋,金印负前闻。

(0)

和韵答都昌胡令论诗

竹屋芦门映短墙,夜深宜月晓宜霜。

青山顾我如相识,白水粘天似故乡。

光景万端皆好句,肝肠百鍊见真刚。

今君正与民同乐,安得清愁满腹装。

(0)

陈宣干至赅

十年无事书生病,一日谈兵志士忙。

虏退便收前印绶,秋来仍著战衣裳。

天寒白兆腥风起,月黑黄陂燐火光。

试问蕲州陈大著,几多流血浸沙场。

(0)

寿王尚书二首·其一

前年革履下星辰,那料如今更有春。

几为拜雩成俯膝,可辞持酒劳燋唇。

田家有喜新收麦,老子无何忽念莼。

欲去强留天意切,玉堂清夜出丝纶。

(0)

代宜孙

潭潭厦屋照春天,初作生申第一筵。

清畅惠和三月四,炽昌耆艾万年千。

窦郎植桂枝枝茂,荀里生龙个个贤。

汲井餐葵同此润,捧觞来赋从孙篇。

(0)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绍兴府教授秋末还家待阙时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其四

诸公奉诏选豪英,翰墨声名要老成。

谁敢一钱经卫尉,直须倾盖赠先生。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