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睡龙今缩首,我如江月且分身。
人间一戏成何事,冢外君看半卧麟。
公是睡龙今缩首,我如江月且分身。
人间一戏成何事,冢外君看半卧麟。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慨。首句“公是睡龙今缩首”运用了“睡龙”的典故,象征着曾经活跃于世间的伟人或英雄,如今已归于沉寂,不再显赫。这里的“缩首”,形象地描绘出英雄人物从辉煌到淡出的转变过程。
接着,“我如江月且分身”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江月,暗示个人在浩瀚的人生中如同微不足道的存在,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命运的方向。这种自我定位,既体现了对个体渺小感的认同,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不可控性的深刻理解。
“人间一戏成何事”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思考。这句话直指人生的短暂与虚无,仿佛一切努力与追求,在最终的结局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如同一场大梦醒来后的空虚。它提醒人们,面对生命的有限,应当珍惜当下,寻找更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最后,“冢外君看半卧麟”以墓冢外的半卧麒麟为喻,麒麟本是祥瑞之兽,但在这里却半卧于地,象征着英雄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仍存于世间。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鼓励他们继承先辈的精神,继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人性的深邃思考,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哲理洞察。它不仅是一首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之作,更是一曲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之歌。
窗外飕□声不歇,晓起开门四山雪。
惊见黄花变玉人,粉香亸立瑶台月。
祇知南国梅争芳,谁见东篱菊同洁。
渴喉不见白衣来,欲伴糟床漉巾葛。
群鸟低飞野树迷,乱峰寒入荒桥折。
阅尽泉明醉里诗,诗中此景诗犹缺。
金鳌之山金碧浮,重玄宝坊居上头。
钟声夜度海门月,树色远揽丰山秋。
龙伯国人真妙手,掣此巨灵镇江口。
丹丘逸士来跨之,石洼为尊江当酒。
黄须天子七宝鞭,黄头渔郎棹江船。
百年尘迹果何在,芒砀云去山苍然。
历试诸难固天造,中兴开国何草草!
腹心有疾日月昏,英雄无声天地老。
两宫不归汴水流,此地空传帝子游。
惜无健笔驱风雨,一洗江山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