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应随流妙意深,明明一箭中红心。
当锋不是由基眼,对面铁山高万寻。
善应随流妙意深,明明一箭中红心。
当锋不是由基眼,对面铁山高万寻。
这首诗名为《颂古十首·其四》,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端裕。诗的内容以射箭为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深藏不露的智慧。"善应随流"象征着灵活应变,顺应事物的本性;"妙意深"则强调了这种智慧的深远和微妙。"明明一箭中红心"运用射箭精准的意象,比喻内心的洞察力和直指事物本质的能力。"当锋不是由基眼"进一步说明,真正的高手并非仅凭直觉或常规眼光,而是有着超越常人的洞察力。最后一句"对面铁山高万寻",以铁山之高象征困难之大,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挑战,也能准确击中目标,寓意着智者面对困境也能从容应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射箭的场景,传达出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智慧。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泷水天际来,鼻山地中坼。
盘涡几十处,叠溜皆千尺。
直写卷沈沙,惊翻冲绝壁。
淙淙振崖谷,汹汹竟朝夕。
人语不自闻,日光乱相射。
舣舟始摇漾,举棹旋奔激。
既下同建瓴,半空方避石。
前危苦未尽,后险何其迫。
倏闪疾风雷,苍皇荡魂魄。
因随伏流出,忽与跳波隔。
远想欲回轩,岂兹还泛鹢。
云涯多候馆,努力勤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