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
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
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
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
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
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
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
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庵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宁静。首句“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描绘了旅庵的位置,远离尘嚣,周围环绕着水、竹、池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表达了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就能达到心灵的升华,无需去寻求更高的精神寄托。
“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风吹过树林的声音、鸟儿的叫声、阴雨天电闪雷鸣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旅庵周围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与力量。这些景象不仅丰富了环境的描写,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宇宙的壮阔。
最后,“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将一切世俗的纷扰置之度外,沉浸在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广阔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与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庵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和浓郁的诗意。
北风翻天送高梢,西江浪起如海潮。
千艘平城箭飞雨,城溃曾不烦兵交。
冯夷启扉众争赴,万栋烟氛毕方怒。
司徒命尽换州营,国公匹马杉关去。
溯流西上旌旗红,列城楼橹转盼空。
干戈七载遍宇内,朝野狼顾无英雄。
悲哉上下交征利,四维不张巧蒙蔽。
忧来却忆贾长沙,痛哭当年继流涕。
豫章逝水通钱塘,汉川北度趋洛阳。
洗日咸池佳气王,闻鸡矫首向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