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舞寒叶,僧房正掩门。
残钟警寥廓,新月易黄昏。
空境生群动,羁愁积众喧。
晨光满幽听,一一早鸦翻。
短棹舞寒叶,僧房正掩门。
残钟警寥廓,新月易黄昏。
空境生群动,羁愁积众喧。
晨光满幽听,一一早鸦翻。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寺庙中的静谧与深沉,以及清晨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短棹舞寒叶”,以“短棹”象征行舟,暗示诗人可能是在湖上泛舟,而“寒叶”则点明了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僧房正掩门”一句,将视线从外界引入内部,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封闭感。
“残钟警寥廓”中,“残钟”指的是傍晚时分寺庙敲响的钟声,它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新月易黄昏”则通过新月的出现,暗示了夜幕的降临,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快速流逝。
“空境生群动”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描绘了在寂静的环境中,万物似乎都活跃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这寂静对话。最后,“羁愁积众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这些情绪在周围喧嚣的环境中愈发显得沉重。
而“晨光满幽听,一一早鸦翻”则将视角转向清晨,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早鸦翻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由夜至昼的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情绪的逐渐开朗与希望的回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从夜晚的静谧到清晨的生机,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心灵的画卷。
区区人事君,抚衷有深愧。
箓葹或妄收,冥鸿渺难致。
波流万人海,肝赡君小异。
攀鳞愿始酬,伏枥志莫遂。
昂昂千里姿,局促仰徒隶。
龙德疑天渊,精魂敛壮士。
积惨摧越石,醇酒死无忌。
宿昔同驰驱,居困气弥厉。
岂意沉寒灰,翻坐回羲辔。
辛苦卅年心,回注经天泪。
枭鸾无并栖,温猛不并世。
伥虎势已成,投鼠有深忌。
事仇难苟同,衔恩敢独异。
坐视良不忍,轻去惭大义。
茫茫天壤宽,我行独无地。
却瞻先几者,冥鸿恣高寄。
遁远而处裕,学易符深契。
洪镛秘近响,沉略敛雄志。
愧此图中人,看天还忍泪。
应门老臧获,朴野故不俗。
惊喜见我来,致词容有蹙。
昨为月十三,丁巳事在目。
随主在旧京,亲见宸位复。
荒荒十四载,往事堪痛哭。
出纸索我书,流品严清浊。
书中无多人,胡陈已鬼录。
主人深闭门,长岁少剥啄。
料无东坡客,教坏君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