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无改青云丛,明亭密室宛转通。
千秋以上几编史,半日之憩十亩宫。
风清月白尽堪托,今来昔去其何穷。
苍岩拔地有绝识,不著一语参穹窿。
春冬无改青云丛,明亭密室宛转通。
千秋以上几编史,半日之憩十亩宫。
风清月白尽堪托,今来昔去其何穷。
苍岩拔地有绝识,不著一语参穹窿。
这首诗描绘了翠云山房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深意和哲学思考。诗人以“春冬无改青云丛,明亭密室宛转通”开篇,将翠云山房置于四季不变、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明亭与密室相连,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空间感。
接着,“千秋以上几编史,半日之憩十亩宫”两句,诗人将翠云山房与历史长河相联系,暗示这里不仅是短暂休息的所在,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宝地。通过“风清月白尽堪托,今来昔去其何穷”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依恋。
最后,“苍岩拔地有绝识,不著一语参穹窿”则以苍岩为喻,强调翠云山房的独特见解和深邃内涵,即使不言一语,也能洞察宇宙的奥秘。整首诗通过对翠云山房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