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佳境的画面。诗人在东林之下,观赏着正圆的明月,广阔庭院内无树无草,只有清冷的夜色和微寒的露水。中秋节天空晴朗,云层尽去,露出一片浩瀚的沧海;半夜时分,露珠凝结,仿佛置身于碧蓝色的天幕之下。
轮廓渐渐移动至金殿之外,那镜中的光辉依旧挂在玉楼之前,这是对月亮和宫阙景致的生动描绘。诗人不忍离去,对这月光夜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殷勤地凝望着月亮。
最后一句“一堕西岩又隔年”,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暗示,每逢佳节便不禁思念远方亲友,或者是对某些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甚至每次中秋,都要隔年重逢那份美丽。
这首诗通过月亮、夜色和自然景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脱凡尘的心境。
魏晋人材皆草草,潇洒唯有柴桑老。
彭泽一官八十日,挂冠去之恐不早。
三径未荒松菊存,归来卜筑居南村。
葛巾漉酒一纵饮,秋风又到桃花源。
淡云微雨重阳日,白衣送酒开门出。
偶然采菊东篱下,花与先生俱隐逸。
绣幰蒲车徵不起,元嘉诏下先生死。
乃知晚节胜黄花,雪霜历尽见根柢。
首阳之薇商山芝,黄、农、虞、夏同一时。
披图再拜秋色里,懦立顽廉万古思。
三旬九遇食,我闻古有之。
不贪以为宝,无受故无辞。
奈何饕餮者,朵颐鼎鼎来。
乞哀在暮夜,余羹仅一杯。
斟酌既饱满,犹吟和陶诗。
缅维珠树鹤,高清未易才。
芝田谅足耕,嘉谷聊自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