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西江月(其四)"为题,与友人赵晋臣敷文的《秋水瀑泉》相和。词中表达了一种对高雅艺术和友情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心境向往。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这两句意指在众多的佛经偈颂之后,还有谁能有如此精妙的语言来启发人心?这里的"披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期待着能有知音共鸣的情景。
"纫兰结佩有同心",引用了古代习俗,比喻词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如同佩戴着共同心意的兰花和佩饰。
"唤取诗翁来饮",邀请友人一同饮酒作诗,共享文学的乐趣,体现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酒生活的热爱。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运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形容词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和对诗歌创作的精湛技艺,期待找到那个能理解自己作品的知音。
最后两句"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表达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心灵纯净,不被世俗所扰,但又担心像屈原那样过于清醒,孤独无依。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词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三年海国。又荏苒素秋,天净如沐。
凄砌寒蛩暗语,杵声相续。
梧桐一叶西风里,对斜阳、好个团簇。
老香堂畔,苍然古桧,无限心曲。叹石室、棋方半局。
便时换人非,光景能蹙。千古鸱夷,尚恐欠些归宿。
倚空笑把轮云事,付坤牛、乾马征逐。
且巴重九,昭亭句溪,杖藜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