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无心物,依稀似有心。
因风才冉冉,酿雨忽沉沉。
一末绅朝岭,重檐帽晚岑。
丁宁休蔽日,我欲耀阳林。
自是无心物,依稀似有心。
因风才冉冉,酿雨忽沉沉。
一末绅朝岭,重檐帽晚岑。
丁宁休蔽日,我欲耀阳林。
这首诗以“云”为题,描绘了云的形态与动态,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的多变与神秘。
首句“自是无心物”,开篇即点明云的本质——无心,暗示云随风而动,不受主观意志所控,展现出云的自在与飘逸。接着,“依稀似有心”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云的形态变化赋予情感色彩,仿佛云在有意地变换姿态,增添了一种生动与趣味。
“因风才冉冉,酿雨忽沉沉。”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云的动态变化。风起时,云缓缓移动,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当云汇聚成雨时,又显得沉重而急促,展现了云从轻盈到凝重的转变过程。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末绅朝岭,重檐帽晚岑。”这两句继续描绘云与山的关系,早晨的云如同绅士般轻盈地攀上山岭,傍晚则像帽子一样覆盖在山巅,形象地展示了云在不同时间与地点的变化,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最后,“丁宁休蔽日,我欲耀阳林。”表达了诗人对云的期待与愿望,希望云不要遮挡阳光,让阳光照耀森林,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着对光明与温暖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谐与光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