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得筼筜谷里栽,柴门萧爽晓慵开。
林惭我向当年隐,径造人从此日来。
六月微凉生枕簟,半天空翠落亭台。
公家池馆平安在,遥忆清阴遍绿苔。
移得筼筜谷里栽,柴门萧爽晓慵开。
林惭我向当年隐,径造人从此日来。
六月微凉生枕簟,半天空翠落亭台。
公家池馆平安在,遥忆清阴遍绿苔。
这首明代诗人管讷的《题胡长史所藏风晴雨嫩墨竹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诗人将一丛筼筜谷里的竹子移植到自己的居所,清晨时分,竹林的清爽气息透过简朴的柴门,显得尤为宜人,仿佛在邀请友人来访。诗人自嘲过去未能像竹子那样隐逸,如今却享受着这份宁静,每日都有人前来拜访。
六月的微凉透过竹叶洒在枕簟上,半空中的翠色竹影映照在亭台间,增添了清凉之意。诗人感叹公家池馆虽然远离尘嚣,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安宁,他遥想那里的竹子,青苔满布,更显出一份自然的静美和岁月的沉淀。
整首诗以竹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环境的深深眷恋,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薛君堂悬山水字,请我试作山水诗。
呼童磨墨慰君意,强作安得有好辞。
昔年曾是杜陵客,东城水上横此碑。
字方数尺形势健,岂似取次笔画为。
东城父老语于我,推本创自开元时。
不知当时何所用,费功镵刻为瑰奇。
我去长安十载后,此石谁辇来京师。
苑中构殿激流水,暮春修禊浮酒卮。
是时祠臣出不意,酒半使赋或气萎。
日斜鸣跸不可驻,未就引去如鞭笞。
脱我幸得预此列,玉阶立写从然萁。
今虽下笔不称意,已书满幅令君嗤。
但见公轩过,未见我马去。
我懒宜我嫌,公曾不我恶。
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
遥听高车声,驺导门前驻。
仆夫惊入扉,遽曰能来顾。
度量何其宏,始终不改遇。
索以新诗章,遍览日欲暮。
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
明朝当负荆,人莫讥贵附。
池塘去后春,一夕生绿草。
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