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湖西纳凉》
《湖西纳凉》全文
宋 / 徐集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小艇撑过第一桥,酌泉桥下掷诗瓢。

来游道院分荷供,拟拉吟僧遣鹤招。

暮霭直从渔笛起,月华高过塔灯遥。

且于静处偷清福,人海惊人涌似潮。

(0)
翻译
小船穿过第一座桥,泉水桥下丢下诗瓢。
来游玩的人分享莲叶作食物,想邀请吟诵的僧人让白鹤相招。
傍晚的雾气随着渔笛声升起,明亮的月光高过塔顶的灯火。
暂且在宁静之地享受清闲,世间纷扰如潮水般涌来。
注释
小艇:小型船只。
撑:划。
第一桥:最初的桥。
酌泉:取泉水。
掷诗瓢:扔下装着诗的瓢。
道院:寺庙或道观。
分荷供:分享莲叶作为食物。
吟僧:吟咏诗歌的僧人。
遣鹤:派鹤去邀请。
暮霭:傍晚的雾气。
渔笛:渔民吹的笛子。
月华:月光。
塔灯:塔上的灯火。
偷清福:偷偷享受清静的福气。
人海:人世间。
惊:令人惊讶。
涌似潮:像潮水般涌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湖西纳凉时的闲适与宁静。首句"小艇撑过第一桥",画面轻盈,写出了乘船游湖的惬意。"酌泉桥下掷诗瓢",诗人以洒脱的姿态,将诗思寄托于泉水,寓含文人墨客的雅兴。

"来游道院分荷供",诗人来到道院,分享着荷花的清美,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禅意的追求。"拟拉吟僧遣鹤招",通过想象拉引鹤声唤僧共赏,进一步渲染出幽静的氛围。

"暮霭直从渔笛起,月华高过塔灯遥",这两句通过渔笛声和月光,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以及月色之下的远方塔灯,增添了空间感和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且于静处偷清福,人海惊人涌似潮",诗人表达出在喧嚣人世中寻觅的一份清静,感叹人潮如潮,而自己却能在静谧之地享受难得的安宁,流露出对繁华尘世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西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徐集孙
朝代:宋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古人与今人

古人与今人,禄仕一何异。

古今贵行道,今人贵有位。

古人贵及亲,今人贵说意。

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

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

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

(0)

江亭晚望

江亭闲写望,秋景正无穷。

鸟没寒云外,帆归暮色中。

淡烟生极浦,败叶坠凉风。

回道闻渔唱,人家隔苇丛。

(0)

道宫

千年兴废地,仙诀字犹存。

露重云生树,坛空月到门。

心清无外事,静极是真源。

此境非凡世,何人与续言。

(0)

雨后过光严寺

小桥路入野僧家,山犬眠莎向日斜。

庭户几时风雨横,粉墙压倒佛桑花。

(0)

西江月.赠南郑彭翼仲,调寄西江月

咫尺仙源有路,此中人不知秦。数家临水自为邻。

三斗俗尘扑尽。莫说蒹葭倚玉,忘形尔我无分。

绿杨宜作两家春。沾得流风余韵。

(0)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