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路入野僧家,山犬眠莎向日斜。
庭户几时风雨横,粉墙压倒佛桑花。
小桥路入野僧家,山犬眠莎向日斜。
庭户几时风雨横,粉墙压倒佛桑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村小径通向野僧居所的画面。"小桥路入野僧家",简洁地勾勒出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小桥,引领着行人来到隐居于山间的僧人住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偏远的氛围。
"山犬眠莎向日斜",进一步描绘了细节,山犬在莎草丛中安然入睡,阳光斜照,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这里以犬的悠闲状态反衬出僧人的清修生活。
"庭户几时风雨横",暗示了不久前可能有一场风雨,使得庭院显得有些零乱,但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风雨的场景,而是通过疑问表达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慨。
最后,"粉墙压倒佛桑花",以生动的意象收尾,粉白的墙壁在风雨后显得更加斑驳,而佛桑花(可能指桑树上的花朵)被压低,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自然的力量。这句诗寓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村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
古殿突兀风有声,粥鱼欲打鸡三鸣。
披衣起坐问行李,仆夫屡报天阴晴。
昨日路长频雨阻,今日东风得无苦。
杉松连山寒欲动,橘柚隔篱香半吐。
却忆京城无事时,人家打酒夜深归。
醉里不知妻子骂,醒后肯顾儿啼饥。
如今流落长江上,所至盗贼犹旌旗。
已怜吴县风俗僻,况复中原消息稀。
成侯老更懒,处世一虚舟。
暂脱尘埃梦,还寻江海秋。
从来仙圣宅,不数凤麟洲。
有意相随否,因公更一游。
新霜下幽兰,昔在顾眄间。
时过理当尔,敢复致一言。
物生无荣贱,悉是君所见。
相值有相违,谁能满吾愿。
田园弃荒芜,官居走邮传。
误寻文字盟,秣马当百战。
一饭或未饱,逢人足嫌怨。
穷于投林猿,窘若巢幕燕。
忍学少年子,羽翼偷绚练。
百万买缠头,千金奉娱宴。
愿为匣中玉,不作秋后扇。
丈夫重许与,正尔未为倦。
绝粮有不死,酒肉虚健羡。
古人马伏波,吾犹识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