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馀生。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馀生。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对古人范蠡和管宁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风波所引起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有仁心却不敢于行事的人们的同情。全诗语言简洁而深邃,寓意丰富。
“范蠡五湖收远迹”,这里的“范蠡”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范蠡,他曾经隐居在五湖(即太湖)之滨,以逃避世俗的纷争。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管宁沧海寄馀生”,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以清高自守著称。这句诗借用管宁名字,意指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那广阔无垠的大海(即自然),寄托着余下的生命。这里的“馀生”暗示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
接着,“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诗人深刻地指出了现实社会充满了风波和邪恶,而那些最具仁心与智慧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敢于行动。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以及对那些有识之士不能施展才华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