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其一》
《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金履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生平杖履未东湖,喜自师门见画图。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0)
翻译
我一生未曾亲临东湖,欣喜在师门见到画图。
湖堤穿过横桥,划分了半个水面,小小的模型已完整呈现规整的方形。
上蔡的风范衣冠流传,濂溪的教诲如弦歌诵读相符。
这里先生开启学术传承,我若现在追随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并非他的门徒。
注释
生平:一生。
杖履:行走。
东湖:指某个地方。
喜:喜悦。
师门:老师或学派。
画图:描绘的景象。
堤贯:湖堤贯穿。
横桥:横跨的桥。
规方:方形。
盈尺:满一尺。
全模:完整的模型。
衣冠:指代士大夫阶层。
上蔡: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学问渊源。
遗绪:遗留的传统。
弦诵:弹奏弦乐和诵读。
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
先生:指有学问的人。
开道脉:开创学术道路。
尚迟:还为时过早。
从往:追随。
非夫:不是合适的人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对上蔡书院图的赞美之作。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引,感叹未能早年亲临东湖书院,但通过师门所见的画图,他领略到了书院的风貌。"堤贯横桥分半水"形象描绘了书院依水而建,桥梁与堤岸相映成趣,规制严谨,仅一尺见方的模型已尽显其规模和格局。

"衣冠上蔡存遗绪"表达了对古代儒家学派,尤其是上蔡学派(以程颐、程颢兄弟为代表)的尊崇,认为书院延续了他们的学术传统。"弦诵濂溪可合符"则进一步强调书院教育秉承着濂溪(周敦颐)的理学教诲,两者理念相契合。

最后,诗人称颂书院的开创者为后人开辟了学术道路,遗憾自己未能早些追随,自谦并非其门徒。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书院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未能亲历的惋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对教育的尊重。

作者介绍

金履祥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送余大尹

山郭惠风和,湖田好雨过。

鸣琴初住响,行旆又闻歌。

赴阙心应重,怀民梦亦多。

旌褒垂已及,天诏有馀波。

(0)

竹鹤老人画为徐时用题

山水蔼清妍,吴东三月天。

雨中闻社鼓,树里见炊烟。

诗景谁家屋,閒情野渡船。

无人共登泛,斜日下长川。

(0)

临高台

临高台,天中央。白玉作柱,黄金为梁。

台端有嘉宾,台下启周行。周行四达,佳宾相望。

投弓惜鹄,鸣凤来翔。

(0)

碧桃花·其三

轩前一树碧桃花,温润丰姿绝玷瑕。

寄语水晶帘幕下,红尘飞不到窗纱。

(0)

寄金文鼎

同住京华久,论交巳廿秋。

琴樽惭作伴,诗画忝为俦。

顾盼推青眼,蹉跎竟白头。

江乡虽有梦,何日共盟鸥。

(0)

题湖山小景

蒹葭渺无际,远水接平川。

闲云曳归鸟,影落镜中天。

若人载书画,彷佛米家船。

遵彼灌木阴,对此佳山前。

谁能结鸥社,忘机终淡然。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