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新得小山川,画手来从郜雍贤。
不学农夫焉用稼,若为王子岂知田。
我真垄上躬耕客,亲见人间小隐天。
始识何年京样熟,菊篱宁似景龙边。
闻君新得小山川,画手来从郜雍贤。
不学农夫焉用稼,若为王子岂知田。
我真垄上躬耕客,亲见人间小隐天。
始识何年京样熟,菊篱宁似景龙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对艺术、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以“闻君新得小山川”开篇,引出对画家郜雍贤作品的赞赏,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自然景观相联系,暗示了画家高超技艺能够捕捉并展现自然之美。
接着,“不学农夫焉用稼,若为王子岂知田”两句,运用反问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艺术与生活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暗含着对艺术创作不应仅局限于模仿现实,而应超越日常,追求精神层面的表达与探索,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
“我真垄上躬耕客,亲见人间小隐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自比为“躬耕客”,强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直接体验,以及从中获得的精神满足。这里的“小隐天”可能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对艺术创作中追求内心世界的反映。
最后,“始识何年京样熟,菊篱宁似景龙边”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表达了对艺术成熟与变化的感慨。这里不仅提到了具体的地点(景龙边),还通过“菊篱”这一意象,联想到秋天的丰收与自然的循环,暗示了艺术创作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艺术风格与内涵的逐渐成熟与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艺术、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艺术本质、生活态度以及自然哲学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画与文学创作的融合与创新。
花惜风情小娘子说因由,老夫人索穷究,我只道神针法灸,却原来燕侣鸾俦。
红娘先自行,小姐权落后,我在这窗儿外几曾敢咳嗽,这殷勤着甚来由?
夫人你得休便怵,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长沙客,宁食武昌鱼。未觉故人疏。
归舟唤醒乡关梦,宾筵容揽使君须。
听民谣,今五绔,昔无襦。
待留与南州谈盛事,更恰好南楼逢老子。
明月夜,古来无。
江头春草迷鹦鹉,幕中秋水映芙蕖。
绿尊倾,红袖舞,醉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