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弃疲驴,七里陟修岭。
负手石路间,数盘历幽靓。
山椒得微亭,行者喘初定。
归樵望鸦巢,暮色失山影。
转岭稍就平,缩足遵微径。
苍苍寺门松,钟声不出顶。
野田弃疲驴,七里陟修岭。
负手石路间,数盘历幽靓。
山椒得微亭,行者喘初定。
归樵望鸦巢,暮色失山影。
转岭稍就平,缩足遵微径。
苍苍寺门松,钟声不出顶。
这首清代诗人先著的《天盘岭》描绘了一幅山行图景。首句“野田弃疲驴”,以生动的细节展现出行者在野外辛苦跋涉的情境,疲惫的驴子被留在一旁,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七里陟修岭”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漫长和陡峭。
“负手石路间,数盘历幽靓”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崎岖的石路上,欣赏着沿途的幽静美景,表现出他的闲适与欣赏之情。“山椒得微亭”则点出一处歇脚的小亭,让行者得以喘息,眺望远方。
“归樵望鸦巢,暮色失山影”描绘了傍晚时分,砍柴归来的农夫遥望山上的鸦巢,而山影已被暮色笼罩,增添了寂寥与深远的意境。最后两句“转岭稍就平,缩足遵微径”描述行者转过山岭,踏上了较为平坦的小路,小心翼翼地沿着小径前行,直至“苍苍寺门松,钟声不出顶”,以松树和寺庙的钟声收尾,展现出宁静的山中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天盘岭的自然风光和行者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一株梅子,正累累、粉红墙后。
问叶底枝头,为谁酸楚,却又为谁消瘦。
太息春归谁来问,记不起、莺花如绣。
向杳杳帘栊,阴阴院落,伴人长昼。纤手。
几番小摘,已醒残酒。
更撚向妆台,玉娥低说,曾见依稀如豆。
翠已漫空,黄偏做雨,又到伤心时候。
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一亩书斋,白杨树、今番满矣。
想十载、墨池滋味,不过如此。
芍药风流可赐绯,丁香年少宜衣紫。
问奚为、蹀躞鹔鹴桥,无聊子。箫欲哭,红冰玺。
琴欲笑,元霜蕊。叹骚茵墨宝,命侪歌婢。
砚缔半车兰叶鬼,诗斟一斛茶花髓。
也红颜、绝代可怜人,因谁死。
指烟峦一角,认十载、旧欢场。
记花坞题红,柳堤拾翠,春满江乡。芳塘。
半篙涨暖,约兰闺彩伴泛轻航。
不识闲愁滋味,憨嬉九十韶光。神伤。蓦地饮离觞。
分袂怅河梁。纵雁足传情,蝇头寄恨,轮转柔肠。
凄凉。夜来细雨,慰无聊谁与话西窗。
一夕心驰洛浦,梦回人隔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