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添呜咽。记茫茫、几番欢聚,几番离别。
十数年来浑似梦,愁绪那堪细说。
剩幼女、情怀难割。
何事天公耽播弄,起寒灰、滚滚都成劫。
盈串泪,向空滴。孤坟母子遥相接。
最凄凉、荒烟细雨,白杨萧瑟。
料得泉台长夜里,不省伤心欲绝。
早悟彻、红尘完缺。
一笑拈花芳草地,算今生、疑案先归结。
回首处,暮云合。
画里添呜咽。记茫茫、几番欢聚,几番离别。
十数年来浑似梦,愁绪那堪细说。
剩幼女、情怀难割。
何事天公耽播弄,起寒灰、滚滚都成劫。
盈串泪,向空滴。孤坟母子遥相接。
最凄凉、荒烟细雨,白杨萧瑟。
料得泉台长夜里,不省伤心欲绝。
早悟彻、红尘完缺。
一笑拈花芳草地,算今生、疑案先归结。
回首处,暮云合。
这首《金缕曲》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亡故嫂子汪玉英的追忆与哀悼。词中充满了对往昔相聚与别离的回忆,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通过“画里添呜咽”开篇,即已奠定了全词哀婉的基调。
“十数年来浑似梦”,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恍惚感,仿佛一切美好都只是梦境一场。“愁绪那堪细说”,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接着,“剩幼女、情怀难割”,流露出对幼女难以割舍的亲情,以及对失去亲人的痛楚。
“何事天公耽播弄,起寒灰、滚滚都成劫”,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不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难。而“盈串泪,向空滴”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泪水如珠串般洒落的情景,强化了哀伤之情。
“孤坟母子遥相接”,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亡者与生者之间的隔阂与思念,以及对亡者永恒存在的想象。接下来,“最凄凉、荒烟细雨,白杨萧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与寂寥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料得泉台长夜里,不省伤心欲绝”,表达了对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以及对生者无法承受的悲伤。最后,“早悟彻、红尘完缺”,似乎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暗示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一笑拈花芳草地,算今生、疑案先归结”,以轻松的笔触结束,似乎在安慰亡者与生者,让一切疑问与困扰在来世得到解答。而“回首处,暮云合”,则以景物的变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给全词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朝来由气锐,前程入马蹄。
天形随月见,斗柄傍人低。
路转才萦白,沙平岂辨泥。
露零欺鬓发,犬吠隔蒿藜。
恍惚南柯梦,参差逢氏迷。
比经十里堠,始报一声鸡。
似脱关中日,如趋圯下蹊。
脩真空有术,习懒信无梯。
行李几时北,武当犹在西。
谁知贵公子,角枕正清闺。
亲者如路人,故者如世雠。
路人与世雠,反与亲故侔。
无日不同处,无事不同谋。
自谓腹心托,长久逾千秋。
不知祸有孕,有识所深忧。
一旦乘间作,四顾谁依投。
往往舍之去,掉臂不回头。
却思故与亲,大寒索衣裘。
聪明天资高,反已亦易求。
及此早觉悟,厥疾犹可瘳。
江梅飞故枝,桃李日夕更。
宰物初无心,芳菲自奔竞。
幽禽衔真如,历历唤不醒。
东里似得之,与春忘谒请。
颓然蘧庐中,槃薄天地永。
交情海沤发,吟兴秋翮劲。
璀璨十二旒,陶谢不获骋。
须知云气蒸,未害山石硬。
但君已追风,顾我犹蹇乘。
试冯作诗光,普照万物盛。
物尽照亦空,何许开绝景。
他时从此来,一眄躐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