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戎马惊鼙鼓,军书百道征徭苦。
风急雁哀叫,荒田寸草无。
千家闻野哭,鬼火逃亡屋。
叹息返柴庐,当门立吏胥。
关山戎马惊鼙鼓,军书百道征徭苦。
风急雁哀叫,荒田寸草无。
千家闻野哭,鬼火逃亡屋。
叹息返柴庐,当门立吏胥。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百姓的苦难。"关山戎马惊鼙鼓"开篇,直接点出战争的紧张与动荡,战马嘶鸣,鼓声震天,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军书百道征徭苦"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频繁的征兵和赋税使民众生活艰辛。
"风急雁哀叫,荒田寸草无"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战乱带来的荒凉,大风中孤雁哀鸣,农田荒芜,一片萧瑟。"千家闻野哭,鬼火逃亡屋"更是凄惨,描绘出哀鸿遍野,人们流离失所,甚至在夜晚只能看到鬼火闪烁,逃亡的人们连遮蔽风雨的房屋都失去了。
最后两句"叹息返柴庐,当门立吏胥"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人们只能无奈地返回简陋的茅舍,而官吏仍在门外催逼,加重了他们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真实反映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
念昔徂殁子,悠悠不可胜。
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
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
仁智亦何补,迁化有明徵。
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