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尽已多日,炎氛却未清。
晓行听木叶,何树着秋声。
涧草仍生色,山花不辨名。
重重交紫翠,物态转多情。
伏尽已多日,炎氛却未清。
晓行听木叶,何树着秋声。
涧草仍生色,山花不辨名。
重重交紫翠,物态转多情。
此诗描绘了黔岭早行时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秋时节山林间的自然风貌。
“伏尽已多日,炎氛却未清。”开篇点出时令,伏天虽已过去,但暑气仍未完全消散,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过渡季节特有的微热氛围。
“晓行听木叶,何树着秋声。”清晨出行,耳畔传来木叶的沙沙声,却难以分辨是哪棵树在发出秋的声音,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结合,暗示秋天的到来。
“涧草仍生色,山花不辨名。”溪涧边的野草依然绿意盎然,山上的花朵种类繁多,颜色各异,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重重交紫翠,物态转多情。”层层叠叠的山峦,紫色与翠绿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早行时所见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九重宫阙倚天开,丁卯年中贡士来。
晴雪半消鳷鹊观,春风先到凤凰台。
成都司马真能赋,太学何蕃信有才。
仙仗趋朝联鹭序,神珠照乘出蛟胎。
焰光二丈应烧杏,离思重歌当折梅。
忠孝致身须努力,泰阶平处是三台。
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
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
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
地炉火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
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
新妇登堂向姑道,今岁衣姑丝不少。
岁月忽云徂,倏尔值嘉令。
轩裳谢东缠,蓬茅养清静。
溪合玄冰积,阶平白雪盛。
时惟朋侪临,杖屦造门径。
开门延客入,拜揖须展敬。
土炉火新炽,石鼎安欲正。
寒井方及深,清泠绝泥泞。
奇茗畜时久,待此佳客命。
蝇声响不歇,蟹目乱无定。
盏斝涤已洁,槃托拭更净。
咽沃肝肺清,漱袪齿牙病。
坐觉昏睡除,言出清淡胜。
幸拜高轩临,愧乏珍馔饤。
郑重弥明仙,聊为尽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