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
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
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士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白首一山中,形骸槁木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融合,头发如雪,与山林树木共存。"苔争庵径路,云补衲穿空"则写出了苔藓争夺小路,云雾弥漫如织补天际之缝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尘土随车辙,波涛信柂工"一句,通过对比尘土随车轮印记与波涛依旧信任水工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与自然永恒之比较。"昏昏老南北,应谢此高风"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四季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这片高洁山风的感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怀,将山中的寂寞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高洁脱俗的生活理念。
安汉公,将进酒,蝮蛇蜿蜒持在手。
未央宫中日将酉,一杯才入君王口。
六宫便作招魂啼,太后朝来号王母。
君不见申氏子,伶其身,内庭侍宴将及晨。
坐中起为寿,刃此手足亲。
申氏子,长眉颦,夺取一吸如饮醇。
肝脑不惜涂宫裀,吁嗟此意宁求伸。
不忍他人害兄弟,何况自己忘君臣。
安汉公,非得计,四海孤身葬无地。
早知今日反羞伶,何似当初莫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