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珠海动,铙吹满离声。
百粤壶浆泪,三军乳哺情。
武溪思北发,漓水怨西征。
怆别崧台下,从今望玉京。
画船珠海动,铙吹满离声。
百粤壶浆泪,三军乳哺情。
武溪思北发,漓水怨西征。
怆别崧台下,从今望玉京。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将军归京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壮志。首句“画船珠海动”,以动态的画面开篇,仿佛一艘装饰华丽的船只在珠海的波涛中轻轻摇曳,预示着即将启程的旅程。接着,“铙吹满离声”一句,通过音乐和离别的声音,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氛围,暗示了送行者内心的不舍与哀愁。
“百粤壶浆泪,三军乳哺情”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送行的人们比作“百粤”之地的百姓,他们手持酒壶,眼中含泪,表达对将军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将士兵们比作“三军”,他们以乳哺之恩回报将军的关怀,进一步强调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武溪思北发,漓水怨西征”两句,通过武溪和漓水这两个地名,寄托了对将军归途的思念与担忧。武溪与漓水,既是地理上的存在,也是情感上的象征,它们承载着诗人对将军安全归来的期盼与忧虑。
最后,“怆别崧台下,从今望玉京”两句,表达了对将军离别的伤感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崧台,可能是指送别之地的标志性建筑,而“玉京”则象征着京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将军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将军的敬仰与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壮志的佳作。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