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清溪可泛舟,入观洞府出高丘。
老聃尸解今还在,黄帝生前有此不。
滴乳解添无数巧,携灯何用不曾幽。
乾坤自大人身小,拳石空中作胜游。
洞里清溪可泛舟,入观洞府出高丘。
老聃尸解今还在,黄帝生前有此不。
滴乳解添无数巧,携灯何用不曾幽。
乾坤自大人身小,拳石空中作胜游。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洞穴景象,诗人陈藻以宋代文人的视角,通过对真仙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洞中清溪的宜人与洞府的深邃。首句“洞里清溪可泛舟”让人想象着在清澈溪流中划船的闲适,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接下来,“入观洞府出高丘”暗示了洞穴的深远和奇特,从低洼之地深入,又豁然开朗至高丘之上,富有空间层次感。诗人提及“老聃尸解今还在”,将道教传说中的老子融入诗中,增添了洞穴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
“黄帝生前有此不”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洞穴的古老,暗示它可能隐藏着远古的秘密。诗人笔下的滴乳和灯火,如“滴乳解添无数巧”、“携灯何用不曾幽”,既描绘了洞内的自然奇观,也暗示了探索者的探险乐趣。
最后两句“乾坤自大人身小,拳石空中作胜游”则以宏大的天地与微小的人身相对比,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突出了洞中石景的壮观,使得小小的拳石在空中也显得别具趣味,成为了一次精神上的胜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真仙洞的奇妙与历史沉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敬畏与欣赏。
步屧溪南探野梅,冲寒仍与故人来。
竹边嫩蕊为谁好,雪后恶云今日开。
照夜剩呼修月户,惜花须筑避风台。
中郎华发殊堪酒,更挽稽山贺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