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季长与其郎君归闽·其二》
《送陈季长与其郎君归闽·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黑裘尚可敌风尘,片月珠江照剑津。

慈孝喜当归日尽,琴书尤惜客中贫。

长吟水驿添新兴,问旧乡闾即老人。

犹忆前时孙给谏,因君一为讯芳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联“黑裘尚可敌风尘,片月珠江照剑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友人归途中的景象,黑裘抵御风尘,月光洒在珠江上,映照着剑津,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孤独的氛围。

颔联“慈孝喜当归日尽,琴书尤惜客中贫”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友人即将回到家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但同时也对友人在外漂泊的艰辛表示同情,希望他能早日摆脱客居的贫困,回归温馨的家庭生活。

颈联“长吟水驿添新兴,问旧乡闾即老人”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感伤。友人在水边驿站吟唱,增添了几分离别的愁绪,而当他询问故乡的老人们时,或许是为了寻找一丝熟悉与安慰。这两句通过友人的行为,展现了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

尾联“犹忆前时孙给谏,因君一为讯芳辰”则将思绪拉回过去,提到了友人的前辈孙给谏,通过友人之口询问他的近况,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关切。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友人归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友人旅途平安的深深祝愿。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闲卧

薄食当斋戒,散班同隐沦。

佛容为弟子,天许作闲人。

唯置床临水,都无物近身。

清风散发卧,兼不要纱巾。

(0)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诗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

故乡尚千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

(0)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0)

回波乐·其四十七

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

死既不由我,自外更何求。

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

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

(0)

壶月轩为李守道

素壁穹窿类雪窝,窗虚帘薄受明多。

风开云母忽瓮破,尘隔水晶初镜磨。

只道洞天无昼夜,安知大地有山河。

此中皎洁长如许,四面皆墙奈尔何。

(0)

节庵

君不见徂徕松,四时不改叶。

又不见淇园竹,青青傲霜雪。

借问二子何能然,信是平生有奇节。

男儿意气干云霓,草庐抱膝龙蟠泥。

庙廊不改岩穴操,事在他时人未知。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