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崚骨露,随怪各生形。
目力到天尽,心旌倚佛宁。
夜钟传谷杳,石气逼灯青。
崖腹猕猴住,多年性亦灵。
千岩崚骨露,随怪各生形。
目力到天尽,心旌倚佛宁。
夜钟传谷杳,石气逼灯青。
崖腹猕猴住,多年性亦灵。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灵岩寺周边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氛围。"千岩崚骨露"形象地写出山岩峻峭,棱角分明,仿佛裸露着骨骼,显露出大自然的苍劲与奇特。"随怪各生形"进一步强调了山势的奇异,各种形状各异的山石增添了神秘感。
诗人通过"目力到天尽"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眼前景象的惊叹,"心旌倚佛宁"则流露出内心的宁静与虔诚,暗示着寺庙的宗教气息。夜晚,"夜钟传谷杳"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显得悠远而深沉,"石气逼灯青"则以灯光映照下的青色石质,营造出一种幽深寂静的意境。
最后两句"崖腹猕猴住,多年性亦灵",点出灵岩寺所在之地并非人迹罕至,连猕猴都久居于此,它们的长久居住也似乎赋予了灵性,增添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意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灵岩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深深感悟。
去从公府辟,不为故人留。
国士真如此,台家合见收。
声名早多误,功业晚方优。
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