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随骑尾紫游缰,各佩牛腰古锦囊。
过眼风烟都领略,聚头灯火更平章。
鹊枝赋罢骄横槊,蚓鼎联成倦倚墙。
三读轩渠仍伎痒,亦撩草梦到池塘。
相随骑尾紫游缰,各佩牛腰古锦囊。
过眼风烟都领略,聚头灯火更平章。
鹊枝赋罢骄横槊,蚓鼎联成倦倚墙。
三读轩渠仍伎痒,亦撩草梦到池塘。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在干旱之年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首句“相随骑尾紫游缰”描绘了两人骑马出游的画面,紫游缰象征着高雅与自由,暗示了他们创作的环境与心境。接着“各佩牛腰古锦囊”则以古代文人常用的锦囊盛放诗稿,表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人形象的追求。
“过眼风烟都领略”一句,展现了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受,无论是疾风骤雨还是云雾缭绕,都能在他们的眼中化为灵感。而“聚头灯火更平章”则描绘了夜晚两人围坐灯下,讨论诗作、切磋技艺的场景,体现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厚友谊。
“鹊枝赋罢骄横槊”和“蚓鼎联成倦倚墙”两句,分别运用了“赋”和“联”的典故,前者可能指两人在创作时的激情与自信,后者则可能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疲惫与满足。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创作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和情感体验。
最后,“三读轩渠仍伎痒,亦撩草梦到池塘”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阅读他人作品时,仍能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仿佛被引向了另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位诗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
风雨开茅屋。报昨夜、东篱才放,一枝黄菊。
再度重阳柴桑里,过酒邻墙非俗。
好受享、灯青樽绿。
身健喜逢佳客至,把茱萸、仔细看何足。
贪漏永,剪桦烛。高楼已纵登临目。
最关情、遥峰叠翠,澄溪拖玉。
老去悲秋萧萧发,魂梦偏宜乡曲。
况几阵、霜鸿南逐。
天上故人频劝驾,奈山中、猿鹤怜幽独。
谁更解,清闲福。
列戟门庭,伏蒲夙望,帝里优游。
正介眉嘉日,频开笑口,浮觞仙酝,宛转歌喉。
暂辍趋朝,从容散帙,且自忘机狎野鸥。
盱衡处,把经纶事业,静里搜求。升平乐事清幽。
好共倒、金樽秉烛游。
就霏霏窗雪,时焚谏草,溶溶卿月,近傍琼楼。
蒂拥旌旄,兄依梧影,辉映中朝孰与俦。
春无恙,集南皮宾客,谭宴风流。
满百光阴,琼楼再赏银蟾皎。
蜕辰刚遇闰中秋,天意分明巧。桂子香风未了。
并祥烟、一时清袅。星辉南极,桃熟西池,绮筵开早。
人月双圆,月娥素貌年年好。
西风雁外鹤南飞,瀛海云霞绕。报道金莲屡到。
拥飞琼、醉酣蓬岛。莱衣对舞,秦管联吹,洞天未晓。
天上依然皎皎,人间一别茫茫。
仿佛娄江曾共被,相携共倒壶觞。
转眼青樽红烛,回头宿草衰杨。
留得遗文千卷,空教泪落琴床。
想到孤坟今夜月,谁存复壁馀光。
夜雨机丝寡嫂,春风书馆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