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非犀,玉非玉,拂拂轻霜浮脆绿。
披箨含梢欲成竹,娟娟袅袅森可束。
稀间只称佳月照,劲处差耐清风触。
少忍充庖得补林,主人为目不为腹。
论材似也子胜人,终竟鼻祖与膏馥。
官闲尽日据胡床,乐与此君同避俗。
冷笑京华痴少年,枉费千金买花木。
犀非犀,玉非玉,拂拂轻霜浮脆绿。
披箨含梢欲成竹,娟娟袅袅森可束。
稀间只称佳月照,劲处差耐清风触。
少忍充庖得补林,主人为目不为腹。
论材似也子胜人,终竟鼻祖与膏馥。
官闲尽日据胡床,乐与此君同避俗。
冷笑京华痴少年,枉费千金买花木。
这首诗名为《爱笋》,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诗中以犀角和美玉比喻竹笋的质地,形象地描绘了其轻盈而生机勃勃的姿态。"拂拂轻霜浮脆绿",写出了春笋在霜露中的清新翠绿;"披箨含梢欲成竹",则展现了竹笋破土而出、即将成长为竹子的过程。
诗人赞赏竹笋的坚韧与优美,认为它在皎洁月光下更显佳妙,经受清风拂动也能保持挺拔。他强调,虽然竹笋可供食用,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补充森林,而非仅为口腹之需。诗人将竹笋比作人才,认为其品质胜过他人,并赞美其内在的修养和价值。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闲适生活态度,享受与竹为伴,远离尘世喧嚣。他对京城那些花费巨资购买名贵花木的纨绔子弟表示轻蔑,认为他们不懂欣赏真正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竹笋寓言,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崇尚和对世俗虚荣的批判。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