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疏狂,拟晞发扶桑,濯缨旸谷。
北适幽燕东适楚,争道中原逐鹿。
抗节登车,悲歌倚剑,太华青如粟。
闻鸡中夜,秦庭曾有人哭。
谁忆万里关山,尘凝箭羽,慷慨嗟髀肉。
白发青衫归故里,多少泥涂之辱。
却羡渊明,休官彭泽,三径连松菊。
迎门稚子,残书老砚茅屋。
年少疏狂,拟晞发扶桑,濯缨旸谷。
北适幽燕东适楚,争道中原逐鹿。
抗节登车,悲歌倚剑,太华青如粟。
闻鸡中夜,秦庭曾有人哭。
谁忆万里关山,尘凝箭羽,慷慨嗟髀肉。
白发青衫归故里,多少泥涂之辱。
却羡渊明,休官彭泽,三径连松菊。
迎门稚子,残书老砚茅屋。
这首明代刘炳的《壶中天慢·感怀》描绘了一位年少时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的人物形象。他向往着在扶桑(东方日出之地)拔发振作,在旸谷(温暖的阳光之地)洗涤冠缨,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他游历北方幽燕和东部楚地,积极参与中原的激烈竞争,如同争夺鹿群的猛兽,坚守节操,怀抱悲歌,剑指太华山,其意气犹如青粟般鲜明。
在深夜闻鸡而醒,诗人回忆起曾在秦地的经历,似乎有壮志未酬的哀伤,暗示了曾经的战斗与挫折。接着,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壮志成空,面对满目疮痍,只能白发青衫归乡,忍受着种种屈辱。他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选择彭泽县的归隐,过着种菊植松的田园生活,门前有稚子相迎,旧书老砚陪伴,茅屋简陋却充满宁静。
整首词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豪情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理想破灭与人生沉浮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