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湛贲所作,名为《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记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和赞美古人德行的诗。
"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表明诗人对于那些拥有高尚品格、伟大成就的人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不仅在世时受到人们的尊重,即使到了后来也依然被人们所铭记。"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描述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可能是指某种形式的书籍或文字记录,保存于皇家图书馆中,或者刻录在石碑上。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描写。桑田(桑树与稻田)是常见的岁月更迭的象征,而池中的青草依然保持着绿色,显示了生命力和季节的轮回。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音乐家、文学家的认识与欣赏。其中“周郎”通常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以其音乐才能著称;而“宗伯”则可能是对某位文人的尊称。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描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调逸”意味着音乐或生活的和谐,“南平兆”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者某个朝代的名称,而“风清建安迹”则是对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一种赞美,这些都是在宁静清新的环境中产生的。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先辈们的美德和功绩能够得到传承,并且与历史上的伟大事迹一样,被记录下来。这里的“祖德”指的是古人所留下的道德和功业,而“今发扬”则表明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下依然得以弘扬。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深情怀念和赞美。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遗产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历史连续性和价值观继承的重视。
西湖儿女地,长堤畔、销尽古今魂。
看两岭送青,云偷眉色,重波皱碧,水学罗纹。
更谁处,莺调曲玉管,蝶舞郁金裙。
兰叶舫头,翠觞凉月,柳丝楼上,红袖斜曛。
忽风吹尘世,再来处,已是路阻渔人。
空记寻香梅市,索笑桃门。
叹霜高水瘦,鄂王祠庙,渚寒花谢,苏小乡邻。
几度断桥伫立,惆怅黄昏。
岁月能如许。问愁人、更经消得,几番羁旅。
白发悲秋灯下咏,生受纸窗风雨。
更添得、数声砧杵。
敲破客心千寸碎,枉教人、梦断江南浦。
雁叫也,又平楚。浇愁惟酒差堪语。
忽伤心、此身饮罢,茫无归处。
空自珠帘◇画烛,看尽清歌妙舞。但赢取、青衫泪苦。
红袖殷勤休劝醉,奈鬓丝、禅榻闲眉妩。
老去也,诉渔鼓。
忆尔年四五,期尔为圣贤。
尔时亦不辞,冉冉岁相迁。
志学及弱冠,变化忽不然。
龙猪异其质,速利日牵煎。
如藤缠葫芦,所得遂忘天,岂特遂忘天?
于亲亦忘焉。忘亲都非子,忘天者非人。
哀哉为人子,回驾今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