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正一麾出,余方四牡征。
岱瞻初得步,湖泛继先声。
久化孚齐鲁,高名动海瀛。
吟诗应驻节,东望想风清。
君正一麾出,余方四牡征。
岱瞻初得步,湖泛继先声。
久化孚齐鲁,高名动海瀛。
吟诗应驻节,东望想风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感旧怀人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二首,题为“崇雨舲中丞”。诗中以崇雨舲中丞的出仕为引子,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君正一麾出”,描绘了崇雨舲中丞刚上任的情景,一个“正”字,既表现了他的正直,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公正无私的仕途之路。“余方四牡征”则以“我”自指,表示自己正在准备出发,呼应了崇雨舲中丞的出仕,形成了一种并行不悖的叙事结构。
“岱瞻初得步,湖泛继先声”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观的描写来隐喻崇雨舲中丞的官场生涯。岱山,即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象征着崇高与威严;湖泛,可能是指湖泊上的波浪,这里借以形容崇雨舲中丞初入官场时的波澜壮阔,同时也暗含了他将要开创一番新气象的寓意。
“久化孚齐鲁,高名动海瀛”则是对崇雨舲中丞政绩的赞美。孚,信任之意;齐鲁,古代两个诸侯国的名称,这里泛指广大地区;海瀛,大海边缘,比喻极远的地方。这两句意在说明崇雨舲中丞的治理深得人心,不仅在本地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尊敬,其名声甚至传遍了遥远的海域,影响深远。
最后,“吟诗应驻节,东望想风清”表达了诗人对崇雨舲中丞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政绩的由衷赞叹。诗人想象着崇雨舲中丞在忙碌之余,或许会吟诗自娱,而自己则东望远方,仿佛能感受到他带来的清新之风。这一结尾既是对崇雨舲中丞美好形象的刻画,也是对他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崇雨舲中丞从出仕到政绩的全方位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之情。
黄山昔云与天通,三十六峰常冥濛。
晨昏日月转地中,下连沧海沃焦东。
嘄阳一足啼远松,天鸡野岸巢高风。
中有灵迹世难穷,洞门水帘捲郁葱。
五色闪映金银宫,秋风花落青桂丛。
闻有高人秘其踪,洗药流出砂泉红。
长年兀坐石床空,万物入手愁化工。
吾闻此山元气钟,异人往往时相从。
苔篇鸟书云雾封,我来启此心忡忡。
洞里韩终倘相逢,倒景同佩苍精龙,万二千年寿无终。
个马双睛湛秋水,狮子精神骊龙耳。
神奇传自渥洼来,万里奔云贡天子。
圉人控出御河堤,诏归豸史随驱驰。
九衢駊騀拥尘雾,雕鞍玉辔增光辉。
双旌引出经都市,贵戚豪门总趋避。
石崇金谷尽搜残,杨氏冰山都踏碎。
昨日天书下乌府,乘骢远入函关路。
华岳三峰亦动摇,皇天一德劳敷布。
咫尺天颜地有馀,冰清玉洁真璠玙。
一天明月照旌节,万里春风随简书。
喜是青年致身早,台端风裁惟君好。
长安门外雨初晴,送君又上长安道。
极目神京气郁葱,风生马首摇玲珑。
人间神骏恐难絷,还入天闲仗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