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索诗甚急以偈送之》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索诗甚急以偈送之》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

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

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0)
注释
壑:山谷。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雨眠:雨中入睡。
着语:说话。
云烟:云雾。
鸥狎:与鸥鸟亲近。
清江:清澈的江水。
鸿飞:大雁飞翔。
白日边:太阳边。
不应:不应过多。
多一指:过分追求完美。
正自:恰恰。
少三拳: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急行:快速行走。
啖蔗:吃甘蔗。
佳境:美好景色。
春笋:春天的竹笋。
杜鹃:杜鹃鸟。
翻译
独自一人在山涧中听着雨声入眠,你的话语如同云雾中的曙光穿透而来。
你愿意跟随鸥鸟在清澈的江面上嬉戏,或是像大雁一样飞向明亮的天边。
教导孩子不应过于苛求完美,学习之人更应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快速行走间品尝甘甜的甘蔗,恰逢美好的景色,春笋破土而出,杜鹃鸟鸣叫着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雨中与友人告别的场景。开头“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两句,设定了一个安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诗人在雨声中沉浸,与朋友相会时,那些云间的迷雾似乎也随之散去。

接着,“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友人,一起在清澈的江水中徜徉,追逐着那些飞翔的鸿鸟,直至白昼的尽头。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和远行的向往。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好像童子之手不需要过多的计较,学者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

最后,“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两句中,诗人急速地前行,品尝着野中的甘蔗,在遇到美好的景致时,那些新发的竹笋和林间的杜鹃鸣叫,都成为了旅途中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告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由以及生命本质追求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念奴娇.和赤壁词

投鞭可断,问江东、谁是千秋人物。

两点金焦环铁瓮,瓜步临流插壁。

千里乘风,一湾带水,浪卷飞如雪。

滔滔不尽,消磨几许英杰。

一上燕子矶头,旌旗风曳,画角高城发。

六代繁华成往事,自古谁无兴灭。

逝水东归,片帆北去,老我霜华发。

长江天堑,渔舟惯渡明月。

(0)

陪庄孔旸游大潮寺

踏遍烟霞到上方,忽惊身在白云乡。

湖山东望连天远,风雨西来满寺凉。

病不胜衣怜瘦沈,诗能入妙爱蒙庄。

十年江海悲离别,此地谁曾共一觞。

(0)

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一

春烟澹欲流,禽声导客往。

山行曲愈好,步窘势转上。

径断溪横桥,冰消水平掌。

涧瀑悬山巅,尘襟快涤荡。

游历逮兹辰,传闻自畴曩。

流风如可亲,对镜足欣赏。

(0)

感旧二绝·其二

颓唐淡沱是今吾,同调如君骨已枯。

最忆烟光明媚处,簪花笔格注三都。

(0)

慈云寺观荷并游惠山纳凉八首·其七

水楼一角绕城斜,波影罗罗绿上纱。

落日齐开凉槅子,鬓丝风递素馨花。

(0)

山塘即事四首·其一

两行水柳碧于苔,双桨冲波画不开。

鬓影如烟歌似雨,四条弦上送秋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