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古梅林,有鸮集其端。
不飞亦不鸣,弹射莫敢干。
下窥群雀雏,啄颡刳其肝。
欣然舐两爪,意得良自安。
飞来多凡鸟,助此凶且残。
安知万山曲,亦复鸣栖鸾。
相咻固不可,见嚇技亦殚。
众鸟既有恃,相斯在岁寒。
山间古梅林,有鸮集其端。
不飞亦不鸣,弹射莫敢干。
下窥群雀雏,啄颡刳其肝。
欣然舐两爪,意得良自安。
飞来多凡鸟,助此凶且残。
安知万山曲,亦复鸣栖鸾。
相咻固不可,见嚇技亦殚。
众鸟既有恃,相斯在岁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通过古梅林中的鸮与群雀的互动,以及对开化李令光的寄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间古梅林,有鸮集其端”,以梅林为背景,鸮(猫头鹰)聚集其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不飞亦不鸣,弹射莫敢干”描绘了鸮的威严与沉默的力量,即使不飞不叫,也足以震慑其他生物不敢轻举妄动。
“下窥群雀雏,啄颡刳其肝”揭示了鸮的捕食行为,它俯瞰着群雀的幼雏,残忍地啄破它们的头部,挖出肝脏,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法则。
“欣然舐两爪,意得良自安”描述了鸮在享受猎物后舔舐爪子的满足感,表现出动物本能的自我满足和生存策略。
“飞来多凡鸟,助此凶且残”指出其他鸟类也参与了捕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残酷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
“安知万山曲,亦复鸣栖鸾”则引出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暗示在遥远的山中,也可能存在着和平与和谐共存的景象,如同鸾鸟(传说中的吉祥之鸟)的鸣叫与栖息。
“相咻固不可,见嚇技亦殚”表达了对同类相残行为的谴责,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暗示了某些社会现象的影射。
“众鸟既有恃,相斯在岁寒”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强调在任何环境下,都应遵循和谐共生的原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中,都有其固有的秩序与规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
迢递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
危樯影里,断云点点遥天暮。
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
羌管怎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
无言对月,皓彩千里人何处。
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