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
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
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
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
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古意(其三)》。诗中描绘了一幅关于孤竹与雄鸣管的景象,以及对美好音乐与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以孤竹在嶰阴之地,历经千年霜雪的洗礼,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岁月的沉淀。接着,“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描述了将孤竹制成雄鸣之管,其声音能与清商之音共鸣,展现出音乐的美妙与和谐。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一句,表达了尽管音乐美妙,却因世道变迁,已难觅知音,如同凤凰不再飞翔于世间,暗含对时代变化的感慨。接下来,“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则指出新音乐虽一时流行,但往往伴随着浮华与喧嚣,失去了音乐应有的纯粹与深邃。
最后,“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音乐之美的渴望,希望在君子之堂中,每日都能聆听美妙的音乐,享受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孤竹与雄鸣管的意象,以及对音乐与理想境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天平篇什外,政事亦无双。
威令加徐土,儒风被鲁邦。
清为公论重,宽得士心降。
岁晏偏相忆,长谣坐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