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道家长生久视之境界的向往和探索。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这两句,描写诗人在山中漫游的情景,通过寻找道路和赏花的动作,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探索的欲望。这里的“松峤”和“杏坛”,都是隐喻仙境或道家的修炼场所。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这两句,提到的是道家修炼的秘诀和法门。"白石先生"可能指代某位得道之人,而"黄芽姹女"则是仙界中的人物形象,"小有洞"和"大还丹"分别暗示了不同层次的修炼成果。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凡尘生活的感慨与对仙药的渴望。"东郭千家冢"象征着世间的生命轮回和无常,而"西山五色丸"则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药。
最后两句"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表达了诗人对长生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似乎在询问是否有资格得到长生之果。这里的“仙台”应是仙界的象征,而“检名看”则是比喻地考察自己是否配得上仙界的标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道家修炼法门的提及,表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境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
灵馆骊山下,开元迹尚遗。
莲穿喷玉溜,字缺照人碑。
古殿天姿晦,真工石像奇。
羽衣沉旧曲,锦雁失前池。
不见长生鹿,犹看连理枝。
辞雄小杜句,意尽老陈诗。
治乱由斯监,贤愚共一悲。
时君自奢俭,绣岭此何知。
重九开樽节未寒,黄花初发叶皆单。
待看旬日金铃绽,剩得东篱一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