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紫泽观》
《游紫泽观》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地偏尘不到,俗客可曾来。

写帖云侵砚,朝真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guān
sòng / zhònggōng

piānchéndàocénglái

xiětiēyúnqīnyàncháozhàofēngmǎntái

lánhuānggēnyǒuméishùshēngtái

lùnháidānjuéjīnjiǔhuī

翻译
这里偏僻尘土不至,世俗的客人是否曾经造访过。
研磨墨水的云气浸润着砚台,早晨的清风吹拂着书案。
兰花丛中根部生虫,古老的梅树上长满了青苔。
不必谈论长生不老的秘诀,炼丹的金炉早已化为灰烬。
注释
地偏:偏远之地。
尘不到:没有尘土。
俗客:世俗的访客。
曾:曾经。
写帖:写字作画。
云侵砚:云气浸湿砚台。
朝真:早晨的真理,指清新之气。
风满台:满台清风。
兰荒:荒芜的兰花。
根有蠹:根部生虫。
梅古树:古老的梅树。
生苔:长出青苔。
还丹诀:长生不老的秘诀。
金炉:炼丹的金炉。
久已灰:早已成为灰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游紫泽观》,描绘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首句“地偏尘不到”展现了紫泽观所处的偏远位置,不受世俗纷扰,环境清静。次句“俗客可曾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清幽,暗示只有雅士方能涉足。

中间两联通过细节描绘增强画面感:“写帖云侵砚”,想象书写时云气缭绕,仿佛连砚台都被云雾浸染,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氛围;“朝真风满台”,则写早晨清风吹拂,充满生机,暗示观中供奉的神像或仙真受到崇敬。

后两句“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描绘了兰花因无人照料而荒芜,根部生虫,古梅树上布满青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沧桑,也暗含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感慨。

最后以“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淡泊态度,暗示即使追求仙丹秘法,但现实中的金炉早已废弃,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曾止善孔庙司乐

周官重司乐,典教专成均。

如何千载下,实去惟名存。

之子负远志,被褐徂冬春。

低徊不自衒,保此席上珍。

小试特豪末,食禄同庶人。

幸与骏奔齿,位卑号仍尊。

既殊仕伶官,况及游圣门。

金石方在耳,颂声未崩沦。

闻风苟有作,薄俗斯还淳。

嗟予领胄子,四术空遗文。

铿锵尚莫辨,论说将何云。

临分用自愧,赠言聊具陈。

(0)

天齐渊

东方有渊名天齐,一气下上降复跻。

乾坤生意从东肇,何处山川非地窍。

汉家八神宗者渊,有祠称天今几年。

巍巍惟天山岳岳,巫史纷纷不知错。

(0)

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其一

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

(0)

中秋对月同散木作

百年看月几回盈,那得中秋度度明。

纵使清光常满满,若无胜地也平平。

朱栏碧榭垂千亩,白水青霞过一生。

醒即抱鎗眠即枕,腮毛渐渐有霜茎。

(0)

雾中望山

雾是酲山酒,雾重山如醉。

登高气不清,万象争规避。

日无光而毛,天不昏而睡。

云影叠飞沙,风花洒空泪。

(0)

程孟孺以善诗及书与余交十五年矣今春过余则书法益妙云将入燕应中秘之募索一言为赠余久厌笔研且畏绮语虚名落长安人耳不得已勉成二律塞白孟孺慎毋以示人也·其一

程邈创今隶,君称其家儿。

一入中郎冢,频书幼妇碑。

苦心变钩磔,元气走淋漓。

莫以家鸡贱,犹堪集凤池。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