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何处逢佳节,淮有三洲半草莱。
乡国弟兄鸿雁信,客途风雨菊花杯。
空囊自觉长安远,明镜何须短鬓催。
却忆故园年少事,壶觞戏马月中回。
孤舟何处逢佳节,淮有三洲半草莱。
乡国弟兄鸿雁信,客途风雨菊花杯。
空囊自觉长安远,明镜何须短鬓催。
却忆故园年少事,壶觞戏马月中回。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北游诗二十一首(其九)九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孤舟中度过重阳节的情景。首句“孤舟何处逢佳节”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独自一人面对节日的孤独感。淮河两岸的景象则是“三洲半草莱”,展现出秋季荒凉的景色,暗寓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乡国弟兄鸿雁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情。在风雨交加的客途中,诗人只能借“菊花杯”来排解愁绪,寓含了漂泊的无奈和对故乡菊花的怀念。
“空囊自觉长安远”一句,诗人感叹囊中羞涩,暗示了生活的困顿,同时也流露出对京都长安(这里可能象征着理想或故乡)的遥远感。“明镜何须短鬓催”以明镜自照,感叹时光易逝,白发早生,但又不愿被岁月催促老去。
最后两句,“却忆故园年少事,壶觞戏马月中回”回忆起往昔在故乡与亲朋好友月下欢聚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过去无忧无虑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具有浓厚的怀旧色彩。
粼粼山塘水,长堤抱孤峰。
突兀见题石,烈士留遗封。
松桧一径阴,但有花佣逢。
逡巡日下影,寂寞苔上踪。
世风习柔靡,众醉如酒浓。
义愤发卑贱,难驯气犹龙。
至今埋骨地,劲草生葱龙。
出门白鸥起,心警疏林钟。